木柵觀光茶園是全台灣觀光農園的始祖,在民國六十九年時,木柵指南里從僅僅只是生產鐵觀音茶的產區,逐漸轉變成為台北市民假日活動的另一個休閒去處,形成另一種農業風情。

地處台北市木柵山區的「貓空」,一向以種植及製作鐵觀音茶而聞名中外。滿山遍野的茶園與田地景致,放眼望去幾乎都是一片綠油油的景象,幾乎已成了貓空的代表特色之一。民國七十七年,政府策劃在貓空地區推動成立台灣的第一個休閒茶園,由於政府大力的推廣與支持,貓空山區開始陸陸續續的開起了一家又一家的茶藝館,而邀月茶坊也就是在那樣的時空背景下醞釀創立,在當時是山上第二家開創的休閒茶坊。茶坊林立的榮景到了民國八十年代以後開始更是如雨後春筍般一間間冒出來,最多的時候,山上甚至同時開了約有八十多家各式各樣各具特色的茶店,在當時可謂盛況空前。

草創初期的「邀月茶坊」,只是由一間非常簡易的茅草屋所搭建而成,場地並不寬闊,場地設備與茶點也都不像現在這麼豐富多元。而且在當時剛開始營業時,常常都有一天只有一桌客人拜訪的狀況,因此在當時來說,對空間的需求也就沒有那麼的迫切需要。八十年代,當時正逢台灣的經濟繁榮時期,熱絡的經濟交流與現代人對休閒活動的逐漸重視也間接帶動了大台北盆地週邊的休閒產業發展,離市區並不算遠,且離山下的政治大學很近的「貓空」山區自然也就成了假日許多台北市民喜愛走訪的的地區之一。為了滿足逐漸多起來的客人的需求,邀月開始慢慢的將讓客人泡茶聊天的座位區橫向、垂直的擴展,後來場地越來越大了,還為每個區域命名。營業時間也從原本的晚間十一點左右打烊,漸漸改變成了今日24小時全年無休。

來木柵,不能不知道「鐵觀音茶」喔!

「鐵觀音茶」原產於福建省安溪縣,在台灣目前僅產於台北木柵山區,係清末明初由福建安溪引進純種茶苗,在木柵樟湖山上種植(今指南里),這一帶山地土質與氣候環境非常適合鐵觀音品種的生長,品質優異,深受消費者喜愛,因此種植面積逐漸增加,現今木柵茶園遍及獅腳、草楠、內外樟湖、貓空、待老坑及阿泉坑一帶。木柵鐵觀音茶一年可採收四至五次,其中尤以春、冬茶品質最佳。

鐵觀音茶屬部份發酵茶,其製法與半球型包種茶類似,惟其特點即是茶葉輕初培未足乾時,將茶葉用方形布塊包裹,揉成球形,並輕輕用手在布包外轉動揉捻,再將布球茶包放入「文火」的焙籠上慢慢烘培,使茶葉形狀曲彎緊結,如此反復進行焙揉,茶中成分藉焙火之溫度轉化其香與味,經多次沖泡仍芳香甘醇而有回韻。

水色橙黃帶紅,味濃而醇厚,微澀中帶甘潤,並有純和的弱果酸味,因此品嚐木柵鐵觀音茶後,入口回甘潤喉,香氣濃郁持久。


邀月茶坊‧老店緣起時